• 6735阅读
  • 6回复

拓荒非洲的中国人 [复制链接]

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 

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楼 发表于: 2011-08-24
Y"%o\DS*  
5z>\'a1U  
近日,“卢美美”与华商会在非洲的“慈善活动”引发热议。而在争议背后,仅在2011年过去的8个月里,中国对非直接投资额便达323亿美元。“每天都能看到中国人,到处都是中国的影子。”非洲人如是说。如今的非洲,有超过100万中国人,以中国的方式打拼,体味着陌生土地带给他们的荣耀与艰辛。 mcG$V0D <{  
%.U{):lNx  
_?c.3+;s  
 2:F  
='>UKy[=  
中国在非洲有多个铁路铁路建设援助项目,中国企业的非洲分厂更是遍地开花。与中国资金同时到来的,是中国人。以安哥拉为例,整个国家人口不足2000万,境内中国人却超过20万人。图为安哥拉铁路工地上铺设铁轨的中国工人。 +N@F,3yNa  
!17Z\Ltqyj  
}O  
~] M"  
mkA|gM[g7  
一线工人大多是来自中国的农民工。价钱低廉且听话,是中国公司更愿意雇佣中国人的重要原因。在安哥拉某建筑工地,中国工人有160人,本地工人却只有60人。低雇佣率导致了当地人的不满情绪。2008年,安哥拉首都罗安达的一处工地遭到袭击,数名中国工人受伤。图为安哥拉一处工地上,一名领导安哥拉工人工作的中国工人。 eR`<9KBH  
~ }22Dvo  
$ '*BS  
-P&e4sV{  
Ti'kn{ Zv  
许多中国农民梦想出国发财,通过中介公司获得去往非洲的签证;甚至还有很多人没有合法的身份。对于这些背井离乡的中国人来说,当地的热带气候和艰苦的生存环境是一个考验。白天的高温让作业变得艰难,而晚上蚊虫叮咬令人无法入睡。在中介公司发放的《赴安哥拉注意事项》中,第一条就是“必备的生活用品:两个网眼密集的厚蚊帐,高效的驱蚊剂(普通效用的不可以)”。尽管早有准备,非洲的中国工人们还是经常会患上疟疾等疾病。图为安哥拉,一名中国铁路工人在帐篷外清洗自己的衣物。 xrnH= >.;m  
p]eD@3Wz  
CF_!{X_k}  
:5J6r j;_  
-~fI|A^  
7bS[\5  
在非洲人眼里,中国人勤劳得不可思议。在非洲,双休日制度比中国更早实行。尽管加班工资比平常工资高很多,非洲人也不愿加班,他们要充分享受法律赋予他们休闲的权利。图为一群中国工人用好奇的目光看着一名安哥拉女子。 !g"9P7p  
@D=`iG%  
MNC!3d(D\R  
m)}MkC-  
^mQfXfuL  
RiG!TTa b  
这些在非洲的中国人通常都居住在工作地点,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会讲英语,自己烹饪中国菜,看中文的电视节目和DVD,并随着铁路的修建不停的搬迁,基本不与当地人来往。图为赞比亚,中国的修路工人在郊外临时搭建的宿舍的院子里打乒乓球。 UULL:vqq  
f*Js= hvO  
'O9=*L) X  
Mk?I}  
  06 s3  b  
?UDO%`X  
S '+"+%^tj  
中国工人来非洲打工能挣比国内更高的工资,却要忍受与亲人离别的苦闷。本地人经常这样问:“你们一来好几年,又不带妻子,又没有女朋友,怎么能忍受呢?是不是你们来之前吃了一种药,吃了就几年没性欲呢?”图为赞比亚,一名工人在入睡前坐在床上给远在中国的妻子发短信。 +to9].O7y  
TVwYFX  
\l5:A]J  
H%aLkV!J  
}4%)m  
几年的国外打工,就是为了能带上积蓄回家。然而,在非洲一些国家的机场有着携带超过固定数额的美元便得扣押的“规定”,这就意味着一部分血汗钱将成为当地机场工作人员的灰色收入。事实上,非洲的中国劳工也会遇到雇佣方拖欠、苛扣工资的问题,一些人回国后仍然拿不到拖欠工资,四处奔走却状告无门。图为赞比亚,道路建筑工地上为即将回国的同事准备的欢送晚宴。 HH@xn d  
?GU!ke p  
p5VSSvV\K  
~W{h-z%q  
pUGfm  
ygt)7f5  
5N<v'6&=  
\w[%n0  
在全球经济衰退的浪潮冲刷非洲海岸之时,来自中国的商人们,推动非洲迸发出空前的经济增长。在非洲许多城市,随处可见中国援助的学校、医院和体育场馆,许多国家的通讯系统也出自中国之手。在许多当地人眼中,中国人是富裕的,中国是“天堂”。图为一名非洲妇女走过一个中国饭店的广告牌。 F:GKnbY  
e/jM+%  
o{W] mr3D  
FH`&C*/F0Y  
1 R9? [RE  
HWOs@ !cL  
~ O=|v/]  
非洲市场上中国商品最多的就是服装、小家电、五金和摩托车。非洲许多城市都有专门贩卖中国商品的商业街。图为安哥拉首都罗安达,一名中国商人带着几名赞比亚工人在搬运刚从中国进口的货物。 N==_'`O1Q0  
h ]$?~YE  
i9U_r._qj;  
Go7hDmu  
dU ^<7 K:S  
<>Ddxmw  
论坛十六周年庆!

只看该作者 1楼 发表于: 2011-08-24
5rfH;`  
%0NkIQ `C  
相较西方人的谨慎,中国商人更愿意进入一些规模小而灵活的领域,按摩中心、饭馆、小裁缝铺、药店,所有能迅速赚钱的他们都干。图为科特迪瓦首都阿比让,一名中国女子在市场上销售受非洲人欢迎的中国药品。 kBy rhK5U  
aVQSN  
0eqi1;$b]  
Tf#2"(!  
ws>WA{]gq  
B?;' lDz*  
最初,中国商品以低价占据了非洲市场。后来,其低劣的质量让非洲人深有感触。在非洲斯瓦西里语中,“Chino”一词指中国制造的产品,同时也泛指泛指价格很便宜,但是质量很差的产品。人们常说:“我又买了一个‘Chino’”。图为南非亚特兰蒂斯城,一名中国商人正贩卖着中国风格的衣服。 h6\3vfj^ f  
zNV!@Yr  
W,HH *!  
7b&JX'`Mb  
wC(vr.,F  
由于经济发展落后,当地就业人数比例较低,许多非洲国家治安不好。不少中国人表示:“在这儿做生意越来越难,人身安全实在让人担忧。当地拦路抢劫和入室抢劫时有发生。” 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,几乎每隔几天就会有华人企业被抢劫。对当地法律和文化的漠视,也给中国人带来了很多麻烦。一些中国企业老板由于无视当地的法律,经常与当地雇员发生冲突,甚至引发民族冲突。图为罗安达,一名中国女商人的商店门口用手机联系客户。她身后是一名手持冲锋枪的士兵。 m"gni #  
PTbA1.B  
8_a$kJJ2  
*L%6qxl`V  
?$|uT  
非洲国家虽然经济发展落后,但他们继承了殖民宗主国的法律体系,非洲人也很有权利意识。在非洲,工会组织和罢工受法律保护,企业不得干涉工会活动;特别是当工人罢工时,绝对不能采取解雇、扣发工资等惩罚性措施,否则雇主将会受到非常严厉的法律制裁。因此,“中国式”管理常常受挫。就在2011年3月,中国有色集团旗下位于赞比亚的谦比希(Chambishi)铜冶炼厂600名工人因薪资纠纷而罢工,管理层答应将工资提高12%,但该提议遭到了工人的拒绝,他们要求将薪资提高50%。图为赞比亚,23岁的中国炼铜厂管理者与赞比亚的工人在炼铜的锅炉旁。 O{k89{  
I 1b  
TL},Unq  
E`Jp(gK9F  
-}{%Q?rYj  
无论是中国工人,还是中国商人,都只同同族人交往。如果实在必要,才与当地人接触,比如要做生意的时候。中国商人大多能说几句蹩脚的英语或法语,能够应付出售商品就足矣。中国人也从不嫁娶当地人。图为赞比亚,48岁的中国商人陈庭辉在吃午饭,他的妻子坐在旁边看着他。 \{c,,th  
@br@[RpB  
~ X-)_zH  
RAIVdQ}.Z  
中国商人把中国式的生活完全移植到了非洲。非洲人没有种植蔬菜的传统,中国人便在当地开垦菜地;一些地方不能容忍吃鸭子和狗,中国人照样把这些动物放进饭碗。塞内加尔作家盖伊(Adama Gaye)在《龙与鸵鸟》一书中,记述了他多年来观察到的情景:“中国人不同当地人融合,他们生活在非洲的那种格局有点像种族隔离。”图为赞比亚,一名中国妇女在工厂外的一块土地上给蔬菜浇水,和她一起干活的是一名赞比亚的工人。 ]y3pE}R  
Guk.,}9  
}3v'Cp0L  
/> ^@ O  
-1qZqU$h  
%1Bn_  
与许多身在异乡的中国人一样,在非洲的中国人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便是——寂寞。一位在非洲经商的中国人说:“钱相对好挣,但这里没有KTV可以唱。”图为一家赞比亚中国公司的工人在饭厅里玩麻将。 _& 8O~8tW  
weNzYMf%  
iM:yX=>a  
;wJ~haC  
S8 :"<B)  
尽管要面对语言不通、条件恶劣、文化冲突及远离亲人等问题,每年仍有大批中国人通过各种方式踏上非洲的土地。对于中国淘金者来说,生存和富裕的愿望压倒一切。 b,nn&B5@{  
Lj}>Xy(7<  
9 |' |BC  
fJaubDxa  
本文转自网易 http://news.163.com/photoview/3R710001/17182.html#p=7C54GSP83R710001
论坛十六周年庆!

只看该作者 2楼 发表于: 2013-12-10
塞内加尔作家盖伊(Adama Gaye)在《龙与鸵鸟》一书中,记述了他多年来观察到的情景:“中国人不同当地人融合,他们生活在非洲的那种格局有点像种族隔离。” p~2UUm V  
9AHSs,.t  
赞成此观点!

只看该作者 3楼 发表于: 2013-12-10
我在非洲生活过2年,到过赤道几内亚、加蓬、刚果布、埃塞俄比亚,确实中国人没有融入当地人的生活

只看该作者 4楼 发表于: 2013-12-11
  

只看该作者 5楼 发表于: 2015-06-15
每个民族都有排外情绪。

只看该作者 6楼 发表于: 2015-06-16
回 5楼(土木世界与你) 的帖子
入乡随俗,到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尊重对方国的文化,和排外情绪没有关系。中国在援外项目上这一点比较粗糙。
快速回复
限1000 字节
 
上一个 下一个